第一节 气胸病人的护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5-21 | 116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。气胸分为闭合性、开放性和张力性气胸三类。游离胸膜腔内积气位于不同体位时的胸腔上部。当胸膜腔因炎症、手术等原因发生黏连,胸腔积气会局限于某些区域,出现局限性气胸。

一、气胸的病因、临床表现及治疗★★
(一)闭合性气胸

(1)病因病理:伤后伤口立即闭合,胸膜腔与外界不相通,伤侧肺部分萎陷。

(2)临床表现:肺萎陷30%以下,无明显症状。超过30%可有胸闷、胸痛、呼吸困难表现。患侧胸廓饱满,呼吸音减弱,叩诊呈鼓音,气管向健侧移位。

(3)治疗要点:小量气胸可自行吸收,无须治疗;大量气胸需行胸膜腔排气治疗,减轻肺萎陷,必要时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。

(二)开放性气胸

(1)病因病理:患侧胸膜腔与大气直接相通,胸膜腔内负压消失,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,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,呼气时又移回患侧,其位置随呼吸而左右摆动,称为纵隔摆动。

(2)临床表现:明显呼吸困难、鼻翼颤动、口唇发绀、颈静脉怒张。呼吸时有空气进出的“嘶嘶”声。气管向健侧移位,呼吸音消失,严重者伴有休克。

(3)治疗要点:紧急处理的原则是将开放性气胸转变为闭合性气胸。可使用无菌敷料,如凡士林纱布加棉垫盖住伤口,以绷带加压包扎固定;然后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。当凡士林纱布密闭伤口后,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张力性气胸的现象,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,应立即将敷料打开。送至医院后应给予输血、补液纠正休克,给氧、清创、缝合伤口,并作胸腔闭式引流。

(三)张力性气胸

(1)病因病理:伤口与胸膜腔相通,且形成活瓣,患侧胸膜腔内压力进行性增高,使伤侧肺严重萎缩,纵膈显著向健侧移位,健侧肺受压,腔静脉回流障碍。

(2)临床表现:极度呼吸困难、大汗淋漓、发绀、烦躁,甚至休克。气管向健侧偏移,颈静脉怒张,可有皮下气肿,患侧胸部饱满,叩诊呈高度鼓音,听诊呼吸音消失。

(3)治疗要点:立即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排气减压,然后行胸腔闭式引流。为了有效地持续排气,一般安装胸腔闭式引流。

二、护理措施

1.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

排出胸腔内液体、气体,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,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,促使患侧肺迅速膨胀,防止感染。

2.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

胸腔闭式引流是胸腔内插入引流管,管的下端置于引流瓶水中,维持引流单一方向,避免逆流,以重建胸膜腔负压。

①引流积液: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;

②引流积气: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;

③脓胸:脓液积聚的最低位。

3.胸腔引流的设置

长管应在水面下34cm,至少2cm。且保持中立,另一端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,短管作为空气通路。为保持一定负压,排出胸腔内气体与液体,促使肺膨胀,可加用负压吸引装置,将水封瓶连接一负压调节瓶,插入3根玻璃管,长玻璃管与大气相通,下端插入水面1020cm,按水柱的高度来调节抽吸的负压。

4.维持引流通畅

引流管通畅时有气体或液体排出,或引流瓶长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。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,如波动停止,表明该系统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。

①引流术后,如病人血压平稳,应取半坐卧位,以利于引流及呼吸。

②鼓励病人咳嗽及深呼吸,使进入胸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,促进肺复张。

③防止引流管道受压、折曲、阻塞。

④定时往下捏挤引流管,以免管腔被血块、脓液阻塞。并定时挤压引流管,防止阻塞、扭曲和受压,不可冲洗。

5.体位与活动

最常采用的体位是半坐卧位。如果病人躺向插管侧,可在引流管两旁垫以砂袋或折叠的毛巾,以免压迫引流管。

若引流瓶意外打破,应立即将胸侧引流管折曲夹闭。若引流管脱落,应迅速用无菌敷料堵塞、包扎胸壁引流管处伤口。搬动病人时用两把止血钳交叉夹紧胸腔引流管。

6.胸腔引流的观察与记录

观察引流液量、性状。创伤后如出血已停止,引出胸液多呈暗红色。引流液呈鲜红色,伴有血块,考虑胸腔内有进行性出血,应当即通知医师,并准备剖胸手术。

7.拔管指征、方法及注意事项

①拔管指征:24小时引流液少于50ml,脓液小于10ml,无气体逸出,病人无呼吸困难,听诊呼吸音恢复,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,可去除引流管。

②拔管方法:病人坐在床边缘或躺向健侧,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拔管,并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,再盖上纱布,胶布固定。

③注意事项: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,引流管口处有无渗液、漏气,管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。